1. <nav id="gx0pr"></nav>

          <legend id="gx0pr"><noscript id="gx0pr"></noscript></legend><tbody id="gx0pr"><pre id="gx0pr"><video id="gx0pr"></video></pre></tbody>
        1. <th id="gx0pr"><pre id="gx0pr"><video id="gx0pr"></video></pre></th>

           
             
           
          黨建工作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七)

          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二)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要積極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正氣。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二00八年奧運會、殘奧會和二0一0年世博會。

          (三)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四)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創作更多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設立國家榮譽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要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四)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采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實現保值增值。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老齡工作。強化防災減災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五)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

          (六)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完善信訪制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改革和加強城鄉社區警務工作,依法防范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健全國家安全體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和諧社會要靠全社會共同建設。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必須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加快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做好軍事斗爭準備,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是統一的整體,必須全面加強、協調推進。要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深入進行軍隊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力弘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堅持科技強軍,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全面建設現代后勤,加緊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切實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完善軍事法規,加強科學管理。

          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發展新要求,推進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組織、軍事管理創新。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軍隊建設規律的科學的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運作方式。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深入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軍治軍特點規律和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繁榮和發展軍事科學。

          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提高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質量。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建設,更好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堅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積極開展軍民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各級黨組織、政府和人民群眾要一如既往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軍隊要繼續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日益豐富!耙粐鴥芍啤笔峭耆_的,具有強大生命力。按照“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是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著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鼓勵香港、澳門各界人士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旗幟下和衷共濟,促進社會和睦;加強內地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積極支持香港、澳門開展對外交往,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設好香港、澳門,香港、澳門已經并將繼續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偉大祖國永遠是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的堅強后盾。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我們將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真誠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盡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理應攜手維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共同家園。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么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臺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我們理解、信賴、關心臺灣同胞,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兩岸同胞要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繼續拓展領域、提高層次,推動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當前,“臺獨”分裂勢力加緊進行分裂活動,嚴重危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同胞要共同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

          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完全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網站導航 | 聯系方式
          滬ICP備09008235號
          欧美精品AAAAAA,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黄色一级网站,欧美精品哟哟